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世界著名山脈,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嶺山脈中蘊藏著許多礦產資源,這些礦產資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秦嶺山脈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因此,我們在秦嶺山脈中開采礦產資源的同時,要更好的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我們做為一支地勘隊伍,常年行走與秦嶺山脈中,尋找其中蘊藏的礦產資源,必須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當好一名秦嶺生態衛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生態文明理念,是人類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諧共處的科學思想,是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于一體的科學系統的最新理論體系。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必須始終不渝地遵循之。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必須全民動員、依法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遵循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科學利用、嚴格監管、公眾參與的原則,努力改善秦嶺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生態功能,筑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和殷殷重托,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呵護好“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好并確保長盛不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華祖脈。
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我們就要樹立科學自然觀,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良性耦合。必須強化新時代生態文明價值觀、消費觀,筑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根基,因此,我們對秦嶺的利用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在秦嶺山脈中設立許多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地方,提供給我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地方,讓我們了解地球,了解秦嶺,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活力,感受人與自然的良性關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生態與生產的關系,實現“生態美”“人為美”“轉型美”。秦嶺山脈中還有許多“亂采亂挖”“亂排亂放”等現象,致使秦嶺一些地方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破壞,造成水土流失,水及土壤污染、自然災害頻發等,直接制約影響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已不符合時代潮流和要求。因此,我們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以綠色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區域聯動共建深度合作,秉承經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和產業循環化,實現發展的可持續化。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動者。要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鼓勵綠色生產和消費,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生產生活方式。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匯聚全社會的磅礴力量,久久為功向前進,我們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張昆)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