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生態環境地位突出,屬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水質影響區,境內的白石河為漢江一級支流,其匯入漢江后進入湖北省。據歷史資料顯示,解放后國家為恢復經濟,曾對縣內硫鐵礦進行了大規模開采。由于沒有堅持開采與治理并重的硫鐵礦,導致當地耕地和白石河流域的“磺水”污染日趨惡化。
為解決硫鐵礦區磺水污染遺留問題,受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委托,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牽頭實施了“白河縣硫鐵礦區環境影響綜合評估”項目,并提出了白河縣硫鐵礦污染綜合治理方案。2022年2月,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領導小組啟動了白河縣硫鐵礦區一工區、澗槽溝、鐵爐溝、道班上四處廢棄礦點污染整治工程勘察項目,以加快推進這四個廢棄礦點的污染整治工作。
我公司于2022年3月11日中標“白河縣硫鐵礦區一工區、澗槽溝、鐵爐溝、道班上四處廢棄礦點污染整治工程勘察項目”,甲方為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本次勘察的目的為白河縣硫鐵礦區廢棄礦點污染整治工程設計階段提供所需的巖土工程資料及相關的巖土工程處理措施與建議。
經與白河縣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溝通協商后,制定了勘察方案及工作部署。協作單位陜西地礦物化探隊有限公司于3月15日進入現場開展工作,我公司水工環勘察一所和地質工程處于4月1日全面開展野外調查及鉆探工作。清明節放假期間,地質工程處立即召集人手,迅速調集11臺鉆機趕赴各個工區,同時組織施工。期間公司領導及技術部、安環部對本項目所遇到的技術問題及安全生產進行了指導檢查,并對已開展的工作表示了肯定,項目部也及時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改。
本次針對礦硐和廢石堆、河流治理段的勘查,采用地表工程地質測繪、水文地質測繪、綜合物探(航空磁法、地震面波法、地震映像法)、鉆探(工程地質鉆孔、水文地質鉆孔)、井探、取樣、原位測試、現場大容重試驗、硐內專項調查(測量、地質、水文地質以及工程地質剖面測量、取樣)等綜合調查技術手段,各手段相互融合、相互印證,經過綜合分析解釋,為四處廢棄礦點污染整治工程提供精準可靠的基礎資料。外業期間,項目成員克服道路塌方、礦硐泥濘、降雨、鉆機施工條件差等困難,為應對各工區惡劣的施工條件,克服設備搬遷、野外工作環境復雜等困難,地質工程處派出大量管理人員駐扎在各工區,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緊抓安全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及技術要求,于5月1日-7日陸續結束全部外業調查、物探、鉆探施工等工作。
外業結束后,項目組聯合物化探隊集中力量轉入室內工作。為保證報告按時提交,技術人員主動放棄五一節假日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投入到報告編制工作中。目前其中兩個礦區專題報告已按要求編制完成并提交送審,剩余工作正在緊張開展,力爭保質保量完成本次勘察項目。廢棄礦山污染治理,是生態環境修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公司保質保量配合各方完成了本項目,并將繼續致力于生態環境問題的修復工作,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李若愚 羅蘭)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