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合地質大隊家屬院,提起老胡一家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鄰里職工無不豎起大拇指贊一聲“父慈子孝,母賢媳惠,兒孫繞膝,是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老胡名叫胡傳覺,綜合地質大隊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年逾八旬,二子一女,大兒子在單位上班,二兒子自主創業,女兒在渭南成家。在現今一家三口為單位的家庭組合中,老胡家還延續著農村那種“大家庭”古老的模式,兩個兒子成家不離家,兩家六口人加上兩個老人一家八口在一個鍋里攪勺,這在現在年青人眼里有點不可思議,是小的啃老?還是老人溺愛不肯放手?都不是,老胡說:孩子們都忙著工作,沒時間做飯,我們雖然年紀大了,但能幫孩子減輕點負擔,心里還是蠻高興的。
每天清晨,老胡都要騎著他那輛有點破舊的小電動三輪車到菜市場采購,米、面、油、菜,經常滿滿一車東西,老胡是個熱心人,和他同棟樓居住的大多是和他年紀相仿的老人,許多老人兒女不在身邊,稍帶著幫他們買面買油是老胡一直堅持的習慣,兒女們心疼他,讓他別那么辛苦,他嘴上應著,依然故我,沒辦法,遇到這種情況,家里人經常幫他把東西送到鄰居家中。
老胡一家人緣好,是綜合地質大隊院內公認的,無論老少,與人為善,尊老愛幼是家里人與人相處的原則。大兒媳五年前退休后接過了婆婆操持家務的重擔,每天八口之家的飲食都得經過她的手,早晚飯簡單,有時可以偷點懶,上午飯一大家人光準備就得一個多小時,每天都得想著做什么好,既不重復,又要可口是一件很難的事,對于不善做飯的她是一個挑戰,公婆一家是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她和弟妹是關中人,喜歡面食,變著花樣盡可能的滿足每個家庭成員的口味,讓她不得不潛心鉆研起菜譜來,幾年間,廚藝大進,同事們都服她,孝敬公婆也就罷了,還得給小叔子一家做飯?她總是笑笑“舉手之勞,添把米而已’’。她也更能體會到婆婆做了那么多年的飯,真不容易。她現在退休了,雖說忙點,但能幫家人,覺得自己還是值得的。老二兩口做小生意,風里來,雨里去,早出晚歸,吃飯都得人送,孩子讀小學無人照顧,大兒媳每天晚上還得給孩子輔導作業,同事們都笑她比對親兒子都好,她笑笑“沒辦法,他們那么忙,爺爺奶奶年齡又大了,我不管誰管?一家人相處,一個好不叫好,大家好才能相安,多一點理解多一點付出,只要心情好就成,老二一家雖然家務做的少,但他們懂得對家人噓寒問暖也就夠了’’,七十多歲的婆婆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走路多了腿腫腳疼,醫生讓她少走路,為了減少婆婆病痛,少行走,即使有事不在家吃飯,大兒媳也要準備好飯菜,讓老人熱熱即可享用。老胡說:他一月工資一家老少吃過、用過所剩無幾,但他并不擔心頭疼腦熱無錢可用,兒子媳婦都孝順,有病了,兒女們都爭著給錢,生病了,看著兒孫忙前忙后,心里卻感到很幸福!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老胡家的幸福是綜合地質大隊家屬院幾百個家庭的縮影,平凡的幸福才是真幸福,愿幸福之花處處開放。(南燕)
編輯:綜合地質大隊